紫牛直播将于大年初一同步直播
以“银发力量耀华章”为主题的江苏省第十三届 “中国人寿杯”老年春节联欢会,已于2025年1月16日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热烈举办。精彩演出的背后,是银龄生辉的拼搏和感人故事,是江苏老年人活力乐观的风采、勇于追梦的精神。蛇年江苏老年春晚,将于大年初一下午1:35在江苏体育休闲频道和频道网络平台、紫牛直播同步播出。
13年磨砺
江苏老年春晚已驰名全国
2012年,由江苏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为全省老年人量身定制、展现老年人自我风采与魅力的平台——江苏省“中国人寿”杯老年春节联欢会诞生了,全省老年人从此有了展现自我、放飞激情的绚丽舞台。
第十三届江苏省老年春晚 总制作人/艺术总监 金海宁
江苏卫视著名导演、优嘉文化负责人金海宁,已连续八年担任江苏老年春晚的总制作人与艺术总监。他介绍说:从2012年到2025年,从第一届的几十个老年表演团队和几百老年人参加节目海选,到如今全省13个市、上千个老年表演团队和数万老年人参加海选,经过13年的磨砺和打造,江苏省老年春节联欢会已经成为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老年文化与安康关爱品牌活动,是老年朋友们翘首期盼的年度盛会,为丰富和活跃全省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2018年开始,优嘉文化专业团队将江苏老年春晚逐步升级打造成为体育馆级别的大型主题性综艺晚会,其规模与气势更加壮观,其主题性、专业性、艺术性和综合舞台效果呈现的特色更加鲜明。经过各主办、承办方全力打造,如今省老年春晚已成为江苏老龄文化的第一品牌。“去年是江苏老年春晚12届,今年又是新一个轮回的起点。江苏老年春晚经过主办方和专业执行团队十几年的共同努力与专业引领,从过去老人们自娱自乐的简单走秀,跳民族舞、广场舞等节目汇演,到现在成为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综合性大型春节晚会。全省各地的老年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整体节目质量和艺术水准的不断提升,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我们感到非常欣喜的。”金海宁说。
令他感触颇深的是,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其高涨。“每年老年春晚海选,都会吸引全省大量老年人踊跃报名。有的城市报名的团队节目多达 100 多个,从这些老人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他们自带光芒,他们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的可贵精神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 他坦言,“起初做这个活动,只是出于工作安排,现在却已然化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和团队有幸能为全省老年人服务,展现自信风采,丰富晚年生活,提高艺术水平,推动全省老年文化事业大发展,对此,我深感荣幸与欣慰。”
名家助阵
不提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架子
作为总制作人,金海宁需要负责演出各项工作的整体统筹与品质把关。从与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到策划创作的组织实施;从节目呈现的品质把关,到舞台硬体、视频与平面等设计制作;从邀请著名表演艺术家,到落实各项执行工作等等,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周密部署,严格把关。在这个过程中,李光羲、克里木等众多艺术名家与全国时代楷模赵亚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老红军秦华礼等众多楷模、专家和革命老人的鼎力支持给了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令他感动万分,收获良多。
在2018年1月那场几十年一遇的大雪中,已89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老师在飞机高铁全部受阻停运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几次更改行程,最后乘坐高铁准时赶到南京参加春晚演出,他那动情的歌声和德艺双馨的品格深深印在了大家心中。而106 岁高龄的老红军秦华礼老前辈更是在纷飞大雪中赶到现场。登台演出时,他坚持不用人搀扶,步伐虽缓慢却无比坚定地走上舞台,声音洪亮地领唱《过雪山草地》,他那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令在场每一位观众为之感动与崇敬。2020年省老年春晚,已83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许还山老师坚持不带任何随行人员,独自一人乘坐高铁来到南京。许老一到达南京,就直接赶到现场与合演人员进行排练并给予指导。期间身体不舒服,自己冒雨去药店买药,说是不给剧组添麻烦。
江苏广电总台著名资深主持人 陆 群
已经75岁的江苏广电总台著名资深主持人陆群老师连续八年不辞辛苦参加省老年春晚主持工作,2019年在演出前几天陆老师被电动车撞伤了腿,但她还坚持拄着拐杖前来参加演出,在舞台上忍着伤痛依然神采飞扬……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十几年来,省老年春晚邀请了众多的著名艺术家,在邀请时,邓玉华、耿莲凤、牟炫甫、关牧村、佟铁鑫、万山红、何赛飞等艺术家们都非常热情,给予老年春晚极大的支持,有很多艺术家年底都非常繁忙,要参加很多演出活动,但都会把时间调整出来参加江苏老年春晚。
原总政话剧团、歌剧团团长,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江苏籍著名表演艺术家 林达信
特别是许还山、林达信、王馥荔、杨积强、管惟俊、程桂兰、顾芗、张克勤、韩兰成、江平、卞留念、雅芬、有德乡、袁晓虹、韩丽、孙振华、陈文生、陈庆祥等众多江苏籍或与江苏渊源深厚的艺术家们,一听是江苏老年春晚,都是充满家乡情怀,一口答应。而且所有艺术家也都特别平易近人,不谈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架子,认真仔细不厌其烦地沟通节目表演和呈现,这都让金海宁铭感于心。“因为我就是出身于艺术之家,从小就参加各种艺术比赛,这些艺术家们都是我从小崇拜的偶像,能够有幸邀请他们参加这么有意义的省老年春晚,能近距离的和他们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专业敬业的优良品格,我觉得特别幸运。”
全面提升
内容丰富升华、形式融合创新
第十三届江苏省老年春晚 总导演 徐铮
江苏广电总台国家一级编导徐铮,从2018年到今年,已连续七年担任江苏老年春晚的总导演。他带领导演组,几个月来奔波于全省13个城市参与海选,并为各市海选入选节目的团队出谋划策、调整编排。为节省时间,导演组常常白天指导节目,晚上开车远行,保证一天能在两个城市开展工作。徐导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2018年他首次执导江苏老年春晚,国家老龄委领导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此他不敢懈怠、一直坚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几年做下来,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老年春晚都做到了:每台有亮点,每年有提升。一直把逐步形成的“时代精神、地域特色、银龄丰采、新年氛围”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办老年春晚的总思路开展工作。
2024年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第十三届省老年春晚组委会由此把今年主题确定为:“银发力量耀华章”。
徐导说,好节目是“跑”出来的。
导演组在盐城市发现当地老干部艺术团有表现新四军红色文化的节目,他们因势利导,和艺术团的编导们重新组织力量创作和排练,全方位反映新四军抗战英勇事迹的情景诗表演《丰碑》在今年老年春晚的舞台上演,气势恢弘的场面,感人至深的诵读,令全场观众动容。
徐州市老年团队的合唱《莫尼山》,南通老年团队的《倒花篮》,镇江老年团队的服饰秀《情满三山》,淮安老年团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节目,都是深入基层、因地制宜地对节目进行扬长避短的处理,从内容到形式上打磨提升。为了节目效果更好,导演组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一个城市甚至跑了四五趟。
第十三届江苏省老年春晚 项目总监 王淑
已连续八年担任省老年春晚项目总监的王淑导演,负责整个春晚项目各个部门的具体落实工作,还承担着与各主办方和全省各地所有参演团队的对接统筹,她笑着说,我们这一个月的高铁票,都能拼成好几把扇子了。
徐导说,好点子也是“聊”出来的。
导演组对各市已入选春晚的节目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与各地的节目编导们不断沟通、丰富融合,确保“全面提升”节目的品质。
比如扬州老年团队的入选舞蹈《生命之歌》题材不太适合春晚的氛围,如何在短时间改进,导演组给节目编导提出很具体的意见,在扬州与编导彻夜聊改编。最后修改后的舞蹈《青春进行曲》在老年春晚的舞台上的表演振奋人心,非常出彩。
器乐合奏《金蛇狂舞》的选曲,小品《银龄生辉》的结构调整,情景表演《忆》与舞蹈《丰收乐》的内容充实,情景表演《中华孝道》的形式融合等创意都是在沟通交流中完成的。
徐导说,好呈现更是“合”出来的。
一是团队与团队的“合”。
本届春晚的节目中,有不少节目是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团队的组合表演。
原中国武警总部文工团 江苏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雅芬
无锡老年团队的《问江南》就是由无锡五支老年舞蹈团队组合而成的“春夏秋冬”江南四季舞蹈,新颖别致、美不胜收。
著名歌唱家 关牧村
著名歌唱家 袁晓虹 有德乡
戏曲联唱《梨园芬芳》,歌舞《多情的土地》与《和祖国在一起》等节目都体现了整合的威力。
二是老师与学生的“合”。
今年老年春晚有一个新特点,就是许多节目的辅导老师和自己的老年学生共同登台表演,老年团队的辅导老师大多数是专业文艺团体退休的文艺工作者。
著名作曲家 指挥家 马熙林
89岁的指挥家马熙林指挥了器乐合奏《金蛇狂舞》,70岁的舞蹈家朱屹青、王文娟老师也分别在《青春进行曲》和《莫尼山》中担任领舞。
在情景诗表演《丰碑》、小品《银龄生辉》与舞蹈《忆》等节目中也分别有退休的专业演员参加,他们的加盟融入使老年团队节目的品质得以升华,更具看点。
三是主创团队的“合”。
徐导说,从整台晚会,到具体节目都需要“多元合一”,除了舞台表演,主持人的串联文学台本,以及同步进行的灯光、舞美、音响、视频、特效、录制等诸多元素缺一不可。本届担任老年春晚总撰稿的杨德祥老师和担任过总撰稿的欧震、阮云松、姚远等老师,都是业界著名的词作家、诗人和杂志主编。
而担任音响、灯光、视频、音乐设计和操控执行的朱林、舒畅、章程、吴望东、邱理宁、陈阳、赵晶、吕志刚、陈令奎、陈令康等老师,也都是省演艺集团、省电视台等业界的优秀业务骨干。是他们的专业保障和创造性发挥的艺术能量,让一个个老年团队的节目全面升华、多姿多彩。
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国人寿杯”老年春节联欢会,生动地展现了中老年群体“年龄不是标签”的新时代生活态度,又记录了中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的历史进程,更见证了江苏践行积极老龄观、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成果。展现了江苏老年人乐观进取的丰采、善于贡献的品格和勇于追梦的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银发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校对 李海慧